本帖最后由 warrior熊 于 2025-7-14 21:32 編輯
2025年7月14日,南極熊獲悉,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利用 DNA 自組裝復雜的納米級結構,重新定義 3D 打印的極限,為未來制造比以往更快、更便宜、功能更強大的微型設備打開大門。
屏幕截圖 2025-07-14 210855.jpg (192.99 K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昨天 21:10 上傳
屏幕截圖 2025-07-14 210505.jpg (74.55 K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昨天 21:10 上傳
屏幕截圖 2025-07-14 210623.jpg (40.16 K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昨天 21:10 上傳
△相關研究論文
本研究主要負責人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的化學工程師、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功能納米材料中心負責人奧列格·甘教授,他表示:“我們現(xiàn)在可以用自組裝納米組件構建復雜的三維結構,這有點像納米版的帝國大廈!
Gang 的實驗室沒有依賴傳統(tǒng)的自上而下的方法,例如光刻技術,因為這些方法難以處理 3D 特征,而且通常需要緩慢的連續(xù)制造,而是采用了 DNA 引導的自下而上的自組裝技術。這種“下一代 3D 打印”方法利用水基環(huán)境,可以快速、可持續(xù)地并行構建設備。
這項創(chuàng)新的核心是微小體素——機械性能穩(wěn)定、基于DNA的八面體,它們像納米級拼圖碎片一樣緊密貼合。Gang的團隊使用一種名為MOSES(結構編碼組裝映射)的定制算法,可以從所需結構逆向工程這些碎片,從而像納米CAD軟件一樣簡化設計流程!八鼤嬖V你應該使用哪個DNA體素來構建一個特定的、任意定義的三維層次有序晶格,”Gang說道。
NatMatACSNano-DNADesign_PressRelease_Figure_0-1-e1752355719279.png (778.87 K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昨天 21:10 上傳
△利用DNA可編程鍵組裝的三維分層有序納米顆粒結構的藝術渲染圖(左圖)。所需結構及其光學反射特性的設計,以及具有反射特性的成型材料圖像(右上圖)。納米顆粒以線狀排列、在光的半波長處分離的已實現(xiàn)結構的電子顯微鏡圖像(右下圖)。圖片來源:Oleg Gang。
每個體素還可以攜帶“納米載體”(例如金納米顆;蚋泄獠牧希,從而定制最終結構的屬性,以適應光學、生物傳感和神經形態(tài)計算等應用。在最近的合作中,研究團隊利用這種方法創(chuàng)建了3D光傳感器和用于光學計算的結構。組裝完成后,一些設備甚至會被“礦化”:DNA支架被涂覆二氧化硅,然后經過熱處理,制成耐用的無機版本。
images_large_nn4c17408_0008.jpeg (107.71 K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昨天 21:10 上傳
Gang說道:“我們正在順利建立自下而上的3D納米制造平臺。我們將其視為納米級的‘下一代3D打印’。
通過模擬生物系統(tǒng)并利用DNA可預測的折疊行為,Gang團隊在原子尺度上實現(xiàn)了前所未有的控制。他們通過先進的X射線和電子顯微鏡證實的自組裝結構,預示著高速、環(huán)保的納米制造技術的未來,以及其廣泛的工業(yè)應用。
用 Gang 的話來說:“這是一個適用于多種不同特性的材料的平臺:生物、光學、電學、磁性! 以 DNA 為基礎,唯一的限制就是設計。
|